第十八章、李家堡情报(2 / 2)

“这已经不算是示威,而是杀人,五十军棍就死多生少,一百军棍纯粹是要李笑的命!这吃象实在太难看了一些,后面怎么了?”

袁崇焕叹道,文官是不要脸,连同为文官的袁崇焕都看不下去了,这不是要逼武官造反吗?

“这李笑也硬气,硬抗了高第一百军棍没死,性情大变,马上动手制住了高第一行所有文武官员,将高第一脚踢翻,当场反了!并扬言……”

果然,祖大乐的话没有出袁崇焕的意料,逼人太甚,不给活路,不反怎么可能,当场镇压不住,必被反噬,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哦,说了些什么?”

袁崇焕知道,能否收服李家堡,这才是核心,已经反了的军镇,就不会再惧怕文管了,大不了再反一次。

“李笑说,我等武人顶天立地,跪天跪地跪父母长辈,上官哪怕是君王都不值得跪,让武人下跪就是侮辱武人,拨刀杀之,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现在李家堡军镇已经废除了跪拜礼。”

祖大乐也是武人,看了一眼袁崇焕,他也希望辽东军也废除跪拜之礼。

“有意思,这个李笑是个人物,只是不知道高第为什么会向魏忠贤保举李忠为李家堡军镇总兵,堡举李笑为旅顺卫参将的。”

袁崇焕现在开始询问核心问题,对于他来说,高第这样做有些奇怪,丈明的文人是有风骨的,又臭又硬,并不容易屈服。

“这高第本就是贪生怕死之辈,被李忠李笑的宁远军抓了,为了求生,这种事还是做得出来。”

祖大乐不屑一顾的眼神,说明了一切,就是被迫保举的,袁崇焕也无言以对。

“刘高!”

袁崇焕已经完全搞清楚了李家堡军镇的来往,向锦衣卫下达命令。

“属下在,督师请吩咐!”

锦衣卫辽东千户所千户刘高单脚跪地,行了军礼。

“我需要李家堡镇和旅顺卫的所有情报,限你五天之内,把所有情报送来!”

袁崇焕下达军令,不能按期完成,轻则挨军棍,重则杀头。

“尊命!”

说完领命而走,祖大乐也行礼离开,袁崇焕陷入沉思之中。

袁崇焕知道,想收服李家堡军镇,跟以前想的完全不一样,李忠和李笑已经被文官高第逼反,李家堡军镇没有举旗造反,很清楚正在低调发展,就是争取不到李家堡也不能彻底逼反李家堡即使在大明和建奴间保持中立,对大明来说多了一道屏障,对大明有利,现在袁崇焕所需要的就是情报。

五天后一份关于李家堡镇和旅顺情报放在袁崇焕桌子上,让他大吃一惊,从来没有想到短短时间内,李家堡和旅顺能发展到种地步,其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不比后金和辽东军队差,这还是现在明面上的,暗中隐藏什么,还无法弄清楚,袁崇焕知道,现在不要说收服李家堡军镇,能通过谈判让李家堡镇中立,就已经是最大的目标,袁崇焕思考了两天后,向崇祯皇帝,加封李忠为辽侯,把李家堡和旅顺作为封地赐给李家堡军镇,用以抵挡牵制建奴的主要力量,袁崇焕这样做,已经为大明争取了最大利益,李忠和李笑也没有准备这时候反,得到封地就先守好建设好,目前对明和建奴两不相帮,只发展贸易和军事,发展以军镇保护的武装商业集团和佣兵安防公司。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袁崇焕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名字。他以其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无畏的战斗精神,为大明帝国守护了辽阔的疆域。然而,在他的生涯中,对于李家堡军镇总兵李忠和旅顺卫参将李笑的处理,却成为了一段颇具争议的历史。

李忠和李笑,两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在明朝的军事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们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威望,是明朝军事力量的重要支柱。然而,他们的忠诚和信仰,却并非完全属于大明。他们对明朝的腐败和无能深感失望,对后金的强大也深知忌惮。因此,他们选择了在乱世中保持中立,既不效忠明朝,也不投降后金,而是等待时机,以求自立。

袁崇焕了解这两位将领的实力和影响力,他明白,如果能够收服这两个人,将对明朝的军事力量产生巨大的提升。因此,他采取了以文御武的策略,试图通过智谋和说服,让李忠和李笑归顺明朝。然而,文人指挥武将的明朝国策,在此刻却成为了袁崇焕的绊脚石。尽管他拥有出色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但他的文人身份却让他在指挥武将时显得力不从心。

李忠和李笑并非庸才,他们对于明朝的腐败和无能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不会轻易地被袁崇焕的说辞所打动,更不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独立计划。因此,尽管袁崇焕竭尽全力,但最终还是未能成功地说服这两位将领归顺明朝。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以文御武的国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文人的统治地位,但却在另一方面削弱了国家的军事力量。文人指挥武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国家的稳定,但却无法在战争时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袁崇焕的失败,实际上是大明帝国在军事上的失败。这也是明朝为何在对抗后金的战争中屡屡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明朝能够改变其以文御武的国策,给予武将更多的权力和地位,或许能够在与后金的战争中取得更多的胜利。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大明帝国的命运已经注定。而袁崇焕的努力和牺牲,虽然未能改变明朝的命运,但却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让我们得以从中汲取教训。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李家堡奇特的形成了一股独立的势力,为以后统一九州集聚力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