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思想叛逆潮流起!57(1 / 2)

(注:历史上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去世,因“世间安能两全法”,既希望诸葛丞相兴复汉室,又希望未被司马家所篡的魏能一统。所以这个界面就先让丞相实现愿望,会开曹叡时期的魏一统,和汉灵帝时期的曹操征西将军。若觉得是雷点的可以在这里弃了。)

【 我们刚刚已经说完司马家他们对社会造成的坏影响,接下来就从思想叛逆的角度来分析。

思想叛逆

晋朝它的统治期间是什么?是上升道路被门阀世家把持;是九品中正制下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底层百姓的人命如蝼蚁;是政治腐败,思想混乱,清谈盛行,社会放浪,四处战火纷飞。

我们前面也说了“忠孝礼仪”被司马家破坏了个遍,那么此时统治天下的法统是什么?只剩下那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了。①

还记得董仲舒那套为汉武帝统治而修改的儒家学说“天人感应”吗?可司马家现在没法子运用这套了,而那些本应进入官场治国平天下的名士知识分子也陷入到了极其迷茫和混乱的危机中。

“君为臣纲?”若是这样,那你司马家又是做了什么!君贤所以臣忠,一直是需要双方都能做到才能实现。

我们还能相信什么,皇帝他是天子啊,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②,结果呢,被当街刺死了。这就把皇帝从神的位置上拉下来,一点也不神秘了。所以这期间名士的各种放浪举动,可以看做是对晋朝统治的不满。

他们不愿出仕,只愿隐居生活。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就曾拒绝了司马昭的征召,后被人诬陷处死。但最后嵇康之子嵇绍后出仕晋朝,为保护晋惠帝而死,成了晋朝著名忠臣,“为嵇侍中血”。③

随着乱世的到来,玄学、老庄兴起,反对儒家经学,反对儒家以前对世人在生活道德方面的束缚,开始叛逆起来。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名士,公然反对封建礼教,并首开放达之风。

为了摆脱礼教束缚,用各种的狂放不羁的行动,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更加的追求精神超脱、个性解放。“纵酒放达,脱衣裸形在屋中。”④名士们袒胸露腹,有的还当众脱衣服,喝酒唱歌。连这群应该是国之栋梁的人都开始反抗现实了,社会还能好吗?

东晋时鲍敬言就写了《无君论》来批判当时的社会,且他书中抨击君主的言论尤其激烈。他认为世界已经不需要君主了,那些认为需要君主来治理国家的,是因为他们想当君主,所以编出来骗你们!

君主根本不神秘,天地万物各有其性,君主是恃强凌弱的产物,他们以此来愚弄和压迫百姓。所以百姓们生活困苦,全是这些想做皇帝的人造成的。百姓活不下去了,在被剥削和压迫之中,百姓只好选择造反。

君主为所欲为,无恶不作,宰割天下。然而百姓是弱势者,总是被君主欺压,君主才是令这天下痛苦的罪魁祸首。鲍敬言认为只有无君无臣,才没有了剥削和压迫,百姓才能过上美好生活。

不说鲍敬言的思想怎么样,但从中可以看出那时的思想的确很叛逆。

更为糟糕的是在这朝廷黑暗,连年战乱,天灾人祸之下,他们已经不满足只通过喝酒纵歌和写文作诗于宣泄自己的不满了,开始学习老庄,开始修仙炼丹,只顾及时享乐。

更为了彰显自己与底层百姓的不同,选择了吸食五石散,通过嗑药来达到缥缥缈缈的虚假成仙状态。 】

< 这么看来,儒家的道德规范还是蛮有用的?>

<只有我觉得鲍敬言他的思想好前卫嘛?在封建社会中敢说君主是万恶之源,他好勇。 >

<看到这里我是真的不觉得这是司马家的问题啊,这个社会情况换曹魏也一样。>

<我觉得up主的意思应该是司马家他作为当权者,根本没有重建秩序,没有给予到那些知识分子安全感,这是他们的失职。 >

<嵇绍当时出仕晋朝的时候,还是很多人说他不孝。但是晋惠帝和嵇绍这对君臣还是感人的,唉,连晋惠帝这个脑子不好的都知道这是忠臣不忍,有的人却偏偏要杀忠臣。>

<鲍敬言他只是觉得君主不对,但同时他也没有站百姓这边,时代局限性 >

<所以司马家不仅礼法上站不住,连能力都没有,所以后世评价是最垃圾的大一统。但凡司马家能出个天降猛男,谁还在乎他们这些。 >

< 一个国家知识分子,贵族这些都在嗑药,那么这个国家还会好吗?不会。清朝知道鸦片危害,选择禁烟,可惜啊,那时候时代已经变了…> < “烟不禁绝,国日贫,民日弱,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林公看得明白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