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若真金太子没死,元朝的局面会如何?72(1 / 2)

唉,靖康耻犹未雪啊。

看到靖康之耻就想到了岳元帅,如果岳帅真的直捣黄龙府,收复中原就好了。

李然然想到这里就不想再看宋朝的了,退出去重新刷新视频。

这个太子不太熟悉…

【真金太子不死,元朝会汉化成功吗】

【元朝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外族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的国家,但这个国家的命运却不足百年,而究其灭亡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便是“汉化”。

元朝自入主中原便开始学习汉族先进的治理方法,不过每次都会面临困难或直接在执行到一半时就停止了。

而真金太子便是汉法派的领袖,一直致力于推行汉法,使元朝彻底汉化,很可惜由于真金太子早逝,汉化被停歇。就算后来有元仁宗的推行,但也仅只是昙花一现。】

【真金太子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嫡长子,忽必烈在征战过程中就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所以在真金还年幼时,忽必烈就为他搜寻了大批儒学大家。

当时的儒学大家姚枢就是真金太子的老师,后来又派负有盛名的窦默来教授真金太子。不止是这些儒家名士,还有汉族大臣刘秉忠的弟子王恂也将其派来做真金的伴读。

在至元十年,忽必烈放弃原先蒙古传统的忽里台大会推举制,采用了汉族的嫡长子继承制,将嫡长子真金立为皇太子。】

【真金太子推行了很多汉法政策,要求蒙古国子生不能只学蒙文不学汉文,在佛道之争中真金太子又提升道教的地位,使佛道两家相互平衡,不至于一家独大。

也是经过真金太子的控制,使得元初的宝钞在一定的数量之内,避免了经济危机。

真金太子与和礼霍孙共同上奏忽必烈请开科举,但因蒙古众大臣的阻挠忽必烈没有同意。而到了后期,忽必烈也逐渐不喜汉法派更偏向于理财派。

理财派多由蒙古旧贵族势力组成,而汉法派人数较多,主要在言官和各重要职能部门。

理财派坚持废汉法,汉法派压制理财派。两派互相看不惯,又微妙平衡。

而元朝因废除了门下省和尚书省所以在行政制度上总归缺失,而又没有找到好办法解决造成后面贪腐问题越来越严重,官场也越来越黑暗,让元朝成为了一个短命王朝。

至元二十一年忽必烈任用汉族商人卢世荣理财。

真金太子斥责卢世荣:“钱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怎么能每年榨取赢利呢?我只怕老百姓的膏血因此枯竭,不止是害民而已,实在是国家的大蛀虫啊!”

于是卢世荣仅数月后就被汉法派弹劾并下狱处死。 】

【 可以说真金太子是元朝最适合的继承人,但至元二十二年时发生的禅位风波,让忽必烈对真金太子有了猜疑,也让真金太子英年早逝。

至元二十二年有汉族大臣上疏请年事已高的忽必烈禅位于皇太子真金。真金得知此事后甚为恐惧,让担任都事的汉族大臣尚文将这份奏章隐匿下来。

但被理财派等人得知,向忽必烈告发了关于禅位的奏章,忽必烈大怒。

忽必烈召见真金太子及众大臣,将理财派的答即古阿散等人处死,与此事相关的汉族大臣也全部处死。

真金太子自此之后惴惴不安,以致忧郁成疾,最终于至元二十二年底去世。真金太子的去世,让元朝的汉化进程停歇,同时也使朝中的众多汉族大臣也没有了。 】

【 忽必烈将真金太子的死怪罪于汉族大臣身上,对汉族大臣们进行严厉打压。

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去世,皇太孙铁穆耳继位。铁穆耳是真金太子的嫡子,继位后也认为父亲真金的死是汉族大臣造成的,对汉化极其不喜,拒绝汉化,更不会讲汉话。

元朝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完全不同相互割裂也是其国祚不长的原因之一。

在元朝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金太子更喜欢儒臣,若做了皇帝后大力推行汉家文化,进行制度上的深化改革,元朝或许会走得更远。 】

< 百姓无罪,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真。>

<扶苏: 我不死,秦就不会亡了

真金: 我不死,元就能活过200年了

朱标: 我不死,明后世就不会出那么多奇葩了>

<做太子和做皇帝还是不一样的,你说是吧杨广[狗头]> <真金太子当了皇帝后,应该是北魏孝文帝改革那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