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历来的神宗皇帝埋下的亡国之祸85(1 / 2)

看到这个标题,李然然还在脑中回忆了一番,三个吗?只记得好像只有两个?

【历史上三位庙号“神宗”的皇帝,你都知道他们是谁吗?】

【第一位: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与其子宋哲宗是北宋最有抱负和作为的皇帝。

在宋神宗即位之前,北宋就面临着边疆地区频遭外敌侵袭,国家在财政方面也极为困难,各地治安不稳定,天灾民变频发的困境。

所以宋神宗即位后有了“富国强兵,对外拓边”的想法,登基成皇帝后感受到宋朝的积贫积弱,意识到北宋必须得变法改变现有局面,于是宋神宗召王安石赴京。

熙宁二年,影响宋朝深远的“熙宁变法”开始了。

宋神宗首先想改变的便是北宋在西部地区被动挨打的局面,在其强硬态度下一改之前皇帝对西夏采取的防御政策,转变为积极进取,企图彻底制服西夏。

在熙宁变法的期间,王安石上书宋神宗任用王韶出兵抵抗西夏,此战北宋拓地五州,史称“熙河开边”。

变法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因反对势力和变法的弊端,最终导致宋神宗废除了部分新法,王安石被罢相。

后面宋神宗再次意图变法,但仍只得勉强维持。

元丰四年,趁西夏皇室内乱,宋神宗发兵40万,兵出五路,大举进攻西夏灵州。

此战因北宋军的五路大军缺乏统一的指挥,再加上长途奔袭,各军粮草不济,最终西夏军大败宋军。

元丰五年,给事中徐禧献策,筑永乐城,宋神宗准之。

西夏发兵30万围攻永乐城,因徐禧“狂谋轻敌”,被西夏军围困截断水源,永乐城破,徐禧以身殉国,宋军大败。

北宋的这两次对西夏战争失败,使得宋神宗寄希望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对外拓边”的愿望破灭,并且还使得北宋遭到了巨大打击。

元丰八年,宋神宗赵顼忧郁而逝,年38,庙号神宗。】

<宋神宗这个庙号“民无能名曰神”,就是宋神宗去世后高太后和司马光等旧党给赵顼上的>

<其实“神宗”这个庙号不是明褒实贬,当时给赵顼定庙号的那些大臣还是新党的人占多数,而且是“神宗”庙号是这么说的

“…其间圣贤之君作…书载益称尧德,曰乃圣乃神,乃武乃文,…文武所以立事也”

明明就是称赞赵顼为尧,而且从后面宋徽宗赵佶给他爹加谥号也可以看出来如果“神宗”不好的话,也会被换成其他的,而且宋神宗还是宋代正经的“百世不祧之宗”>

<那为什么明朝大臣为了贬低皇帝便找了神宗这个似褒实贬的庙号[疑惑]>

<后人这么说,还是觉得就是因为他变法,得罪了所有人还没有彻底完成变法。

特别是后面宋徽宗即位后也一直延续着他爹宋神宗和他哥宋哲宗的变法,但是宋徽宗这人就很难评,把北宋使劲折腾…然后北宋玩完…>

<这期间的时局不就是个放大版的三国,完颜金代耶律辽就如司马晋代曹魏,西夏是蜀汉,宋是东吴,最后都被蒙古(外族)灭了>

<只能说宋神宗变法没有成功才留下这些,如果他成功了,灭西夏,北伐辽国,那他就成祖了>

<神宗和荆公真的是一对理想主义者,我在两宋的君王中最喜欢的就是神宗,胸怀大志一直挣扎想要有番作为,最后却忧郁而亡…>

<徐禧这种人怎么说呢,典型的纸上谈兵,不是说书生带兵不行,看看虞允文的采石之战就很牛逼。

但是徐禧这个人是真不行,轻敌就不说了,战略眼光也不行,指挥的永乐城之战真的是把所有的错误全犯了[无语]>

<说实话,都是神宗,但是宋神宗的神和明神宗的神可不是一个神,真的不要再生搬硬套了[叹气]> <北宋最有作为的两个皇帝都早逝,反而是亡国之君却长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