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震惊各朝的亩产千斤149(1 / 2)

【杂交水稻,现在能吃饱饭。】

【...

“要搞明白是什么因素让野草疯长,那稻谷也能和野草一样增加产量。”

...

终于实现了亩产千斤。

产量的不断增加,稻田里是金黄的稻谷。

正是这项技术,让曾经吃不饱饭的中国人,牢牢端住了自己的饭碗。

1976年至1988年,全国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为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00多亿元。

1995年二系法杂交水稻开始大面积生产,平均亩产比三系法又递增了10%左右。

2006年止,杂交水稻累计种植55亿多亩,增加稻谷5000多亿公斤。

从突破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到2023年10月的1251.5公斤,在各地的示范田里,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的世界纪录不断刷新。

据统计,杂交水稻所增产的粮食,每年可多养活近亿人口。

...

“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饿。让天下人,都吃饱饭。”】

<千古>

<现在能吃饱饭,还得是粮食亩产量的提高。[点赞]>

<愿饿殍不再降临世间[保佑]>

<人间掌管粮食的神。>

<以前:今天吃什么?

现在:今天吃什么?>

<现在能挑食,但是也不要忘记今天的饱饭是为什么。>

<搞清楚雄性不育性和杂交水稻的关系真的很重要>

<当年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天然杂交水稻是雄蕊给雌蕊授粉,而稻花不仅雌雄同体,这两种花蕊还靠得非常近。要是人为改变自花授粉的方式,最好就是找到雄性不育株,让这两种基因优良的水稻杂交。>

......

李然然看到下方还有一个视频是在讲古时的饥荒的事。

【为何古代经常闹饥荒】

【天灾会导致土地荒芜,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缺乏现代气象预测技术,对极端天气如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难以有效应对。

古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无主之地增多,农民无地。与此同时,农民还要承担繁重的赋税徭役。古时的农业税制度,随朝代更迭不断变化。秦制是将土地和人口都收归国有,对所有土地和人口征税。汉租赋是将农民的劳动力和土地分开征税。唐租庸调是将农民的劳动力和土地合并征税。宋两税法是分为田赋和丁赋两部分。农业税的终结是在现代中国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结束了长达2600多年的农业税制。

古代农业技术的落后,耕作方式效率低下,缺乏化肥、农药、灌溉技术等。古代的水利工程,经常因为劳民伤财,引起民变。

还有诸多的人为因素比如战争。战争会导致劳动力减少,农业生产受损,有时当朝政府也会做出过度征税,这些都是会加剧粮食短缺。】

<岁大饥,人相食>

<古代的耕作方式和技术其实一直都在进步,但是抵挡不住的天灾人祸[叹气]>

<其实现在想想我们几乎什么都吃,不就是因为以前…吃不饱嘛[捂脸]>

<目前公认的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化肥的产生,农药的出现,食物种类变多和机械化的使用。>

<可以看看宋代李迪画的榖丰安乐图,画中寓意是“秋收仓廪足,不怕瓦雀多”,可是画上的稻谷和现在的相比太少了>

<要是现在有人种成这样不得被笑话死[大笑]>

<感觉取消了农业税这政才是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还会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古代的肥料基本上是石灰肥料、绿肥、骨粉肥料、草木灰、硫磺肥料...>

<古代发生饥荒时,农民们逃荒会成为常态,逃荒路上艰难,人们为了生存在逃荒途中遇上食物短缺, 灾民们就会吃死者和被埋葬的尸体...>

<唉,主要还是能吃的少。不像后面还有土豆、玉米、番薯这些>

<那个时候是少部分人掌握绝对资源,所以分配严重不均 。>

......

李然然看到【岁大饥,人相食】的评论就觉得浑身被刺痛,唉。

光幕的各界在现代终于知道了为什么现代中国能养活十几亿人口,他们能吃饱,他们的粮食是亩产千斤!

————

秦 始皇三十年

秦始皇嬴政感到很高兴,就算现在没那个技术,不代表未来没有。就算没有达到光幕上的水平,但能有其中之一也好啊。 农家得干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