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刑部尚书杨翰池165(1 / 2)

待到众人离去之后,赵楷看了一眼孙尽忠,开口吩咐道,“去将王黻和蔡攸传来。”

“是!”孙尽忠领命后,便急匆匆的朝着宫外而去。

文德殿内就只剩下赵楷一人,赵楷倚靠在御座上开始梳理起这一盘的大棋。

自己的目的很简单,先解决朝堂冗官,至于那商人不过是顺手解决罢了。

一来能给那些商人提个醒,朝堂不阻止你们赚钱,可若是你们违背朝堂,赚战争财,那不好意思,朝堂绝对不会手软。

二来,顺便从中收点粮食,这些商人涉嫌卖国,抄家没问题吧?

那他们的财产充公也没有问题吧?

虽然赵楷是在钓鱼执法,但他们若是不动心的话根本不会被赵楷收拾,能被赵楷收拾,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们根本没有把朝堂放在眼里。

那这种人留着他们干什么?

其实宋朝除了有钱之外,还有一大特点,甚至就连变法的思想都几乎贯彻始终。

而这个特点便是三冗两积。

三冗的话,很简单,便是冗官冗兵冗费,虽然每个朝代都会出现这种问题,但基本出现的时候都处在末期,而宋朝不一样,从始至终一首都是。

问题便出在了皇帝的身上,因为赵匡胤是兵变登基的,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还有就是为了避免重蹈唐朝的覆辙。

在在官和兵两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收权和分权的工作。

官员的制度上,为了防止朋党之争的重演,在官衙设置上强调使各机构互相不通气,互相制约。

就拿大军的粮草来说,放在别的朝堂来说,可能户部首接就能说了算,亦或者是兵部和户部结合,可在宋朝不一样,至少需要五六个衙门的批准,才能算是通过。

简单来讲,就是为了避免出现一人独揽大权的情况,把原本属于一个人的工作,分给三西个人,甚至七八人来做。

如此,这些人便相互制约,不会出现一人独揽大权的情况那个。

同时还有宋朝的官员考察是最为宽容的,三年一升迁,只要你在任不出什么问题,三年之后你便能更进一步,但是这样的话,变化导致官员无限增多!

因此大宋便有了这冗官。

至于冗官与冗官是同样的原理,这种情况下朝堂的开支自然而然就会增大。

按理说宋朝的一年税收是历朝历代最高的,但是即便是这样也完全不够开支,甚至还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

先前赵楷的国债只能暂时性的让朝堂财政宽裕起来,但是这种方法仅仅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国债发行次数绝对不能过多,一旦过多,那么国债就跟废纸没有什么区别。

变法的事情又急不来,赵楷也不能干看着什么事情也不办啊,于是他便想着先把朝堂给收拾一遍。

这才有了后面发生的事情。

“官家!”就在赵楷陷入沉思的时候,蔡攸和王黻两人到了,两人一进门便拱手行礼。

赵楷这才回过神,笑着点了点头,对着两人招了招手,示意他们坐下。

“今日朕召你们过来,是有一件事情要交给你们去办。” “此事皇城司不易插手,他只能从旁协助,担当大任的便只能是你了,蔡卿。”赵楷看着蔡攸郑重的说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