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工匠归属17(1 / 2)

第017章工匠归属

袁福不清楚袁良的真正计划,可是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袁良这种铺张浪费行为,给工匠居住的房子,就连袁福自己都嫉妒。

不是说袁福在袁家的地位不好,事实上袁福在袁家是属于二等管事,上面除了一等管事之外,就袁长顺这个大管家比他的级别高,地位高。

袁福有自己的宅子,也有属于自己的产业,关键是他心中不平衡。这些工匠的薪水最低的也有二两银子,像王贵这样的工匠,他连正丁都不是,一个月可以拿八两银子,一年就是九十六两,几乎赶上了袁府的四等管事,也就是一个店的掌柜这个级别。

可是袁家店铺掌柜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先从六年学徒开始,然后是三年跑堂,再接着就是五年掌柜亲随,三年见习之后,才能正式成为一店掌柜。哪怕从十岁开始拜师,那也需要至少十八年的时间。

袁福思来想去,自己应该尽到责任,把袁良袁大少爷从错误的道路上领回来,避免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天,终于等袁良心目中的高炉修建好了,这是一座非常高大的建筑,外形有点椭圆,仿佛像一只巨大的花瓶,有个大肚子,上面越来越细。

这是袁良与众工匠商量过,结合后炉的高炉,修建的一座高炉。唯一的区别是这个时代的高炉普通小,明朝的高炉大的也是两三个立方米,小的不足一个立方米。然而,袁良的这座高炉却高达四丈六尺,约七十六个立方米。

当然,如果计算上炉膛和埋在地下的鼓风机部分,整个高炉的高度超过五丈五尺。

在后世这相当于三层小楼,非常不显眼,然而在这个时代,这却是一座庞然大物。

具体能不能使用,袁良也不知道,也需要实验。不过关键技术部分,袁良亲自把关,由于材料工艺技术,袁良不敢把高炉修得那么大。

要知道在后世,低于两百立方的高炉早就关停了,中国最大的高炉是五千八百立方以上,也就是说炼出一炉钢水就是一万五千吨。(详细结构就不写省得嫌老程水字数)

袁良看着这个高炉非常满意,赶紧让人进行烘干处理,争取早日实现投产。

至于开采矿石部位,袁良几乎没有操心,现在的时代局限性,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采取原始的方式开采铁矿石。

不过,最大的好处就是袁良的思维更开阔,他没有被时代局限住,充分利用了环境的地利优势,炼钢需要水,他的高炉就建在沱河南岸,利用一条小沟渠,把铁矿石从矿场运到高炉,全种不采取陆路运输。

虽然水运会慢,关键是水运成本更低。

袁良泡了一个热水澡,袁福正准备跟他深入交流一番,然而问题是,袁融突然从商丘来到永城,直接抵达杨树林。

当然,如今杨树林只剩下一个名字,几乎所有的杨树被砍光了,建房子,打造水车,到处都需要用木料。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脑袋决定思维。

袁福看到的只是袁良在铺张浪费,到处花钱。可是袁融却从一个将领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工坊。整个工坊沿河堤而建,充分利用了河堤,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而且不用担心沱河河堤,这是袁良两世为人的优势。

沱河是一条没错,不同时期有着不同时期的名字,古时候这里叫古称洨水,在隋唐时期,这里是通济渠的一段,通济渠也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首期工程,联通黄河与淮河。所以,这个南堤,其实就是隋朝修建的隋堤,异常坚固,哪怕在后世一直在使用。

所以说,根本就不存在决堤的可能。

另外就是袁良让人联通了沱河,把水渠将杨树林钢铁厂围了一圈,这简直就是一道护城河。

袁融打量了这座铁厂,第一感觉就是这不是一座工厂,而是一座小型城池,而且还是军事性质极强的城池。

甚至比归德卫正前千户所更加牢固。

沿着这条小水沟,修建了十几座类似于拍杆一样的装备,就仿佛像一个巨大的称,这是为了方便吊运矿山与物资,可是袁融却知道,一旦有人进攻这座小池,这十几座吊车,马上就会变成狰狞的拍杆。

就像五牙战舰上的拍杆一样,数千斤的重量砸过去,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的。

“爹,你怎么来了?”

袁融的目光落在袁福身上:“我来看看,听说这里出了一些问题!” “这里没有问题啊,一切正常,不过,爹,你来得正好,最多三天,咱们的钢厂就可以投入试运行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