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胶东新气象54(2 / 2)

认真思量过后,张羽心了有了想法,由东牟县尉太史慈临时兼任大军副帅。

这好像还挺不错。

主帅由自己担任,实际上就是个挂名。

太史慈为人忠义,有古人之风,这是历史证明了的。

可即便如此,张羽依旧不放心。

贵民城的百姓、招募兵,他都可以看到属性面板,能确保绝对的忠诚。

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张羽什么也看不到。

为此张羽亲自接见太史慈,几日时间两人同吃同住,已经相当熟络。

在一场简单的武艺比试后,太史慈被张羽轻易折服。

“某太史慈久闻主簿大名。”

“老母曾言:‘屡受张君大恩,汝当为其效力,故前来拜见。’”

“却不想主簿武艺竟已达化境,随心所欲,皆可伤人,说是佩服。”

太史慈的话,也更加坚定了张羽的决心。

两人一番交流,张羽确定太史慈人品坚挺,便将自己的身份和盘托出。

“吾想请子义为东莱郡6万大军副统帅,不知子义可愿相帮。”

“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不知子义可敢应下?”

潜意思,太史慈秒懂。

在得知眼前之人,竟是整个胶东半岛的正真掌控者后,太史慈非常震惊。

最令太史慈震惊的还是张羽的话,这话非常对自己胃口。

对方这是想招揽自己,竟欲将6万大军副帅之位让出。

如此提拔信众,可谓恩重。

太史慈根本没有推辞的理由,更何况,东莱乃是自己家乡。

在此地为官,也能方便自己照顾家人。

真就是应了张羽的那一句话:钱多事少离家近,这就是最好最合适自己的工作。

胶东半岛吏治清明,又远离转乱,再有贵民城作为桥头堡,商业愈加发达。

一些商业人才逐渐冒头。

张羽亲切的接待了糜氏兄弟,甄家姐妹,这两家便是目前东莱最具名声的商家。

由于并未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仅一个主簿的身份,还不足以打动这两家主事之人。

但由于待人亲切,张羽成功的与两家搭上了线。

至于后续的问题,张羽直接将两家推荐给了郡丞张七九。

毕竟,自个儿只是一个小小的主簿而已。

若说张羽的执政精髓是信任,对于手下绝对的信任。

那张七九的执政精髓便是监察,每日总是不辞辛苦到处跑。

指导工作之余,也在着重落实张羽的政策。

实际就是。

张羽提出政策,张七九负责将其落实下去。

就比如给加入民兵队的人分地。

加入民兵队每人一亩地。那有的田是良田有的田是贫田,地究竟该怎么分?

要如何将地分到他们手里,又不会让所有人质疑?

还有民兵队家属的安置问题。

大多数民兵队家属都期望在贵民城周边安家,因为那里吏治最为清明,还是民兵队的起家之地,商业也特别繁荣。

但贵民城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能给出的安置额度也不多,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如此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能够让大多数人满意?

又比如整个东莱郡需要多少土地种植粮食,才能保证所有人的温饱?

还有流民的安置、税收策略的制定、商业交流、官员选拔等等。

如此种种,几乎都是张七九的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几月跑下来,张七九整个人都晒黑了不少。

……

(内政大佬,亲力亲为,袁隆平式的人才。)

民兵队,10人一小队,50人一中队,100人一大队。

以骑兵斥候为统领。

最基本的待遇就有三条。

第一,管饭。

(战时三餐,非战时一餐。)

第二,军事补贴。

(与战利品挂钩,多缴多得,一般为所获战利品的七成折合财货后,按照功勋的多少下发。)

第三,分地。

(此为隐藏条款,按照功勋等级分地。目前有二十等功勋,土地份额从一亩到千亩不等。

且,税只收一成。

土地可以找人代种,不过雇佣费得自己掏,且必须签契书。)

每座农田,有4人负责每天的粮食收集。这绝对是非常不错的工作,平均没人每天只需按时捡回100单位的粮食,很多人抢着做。

经过协商,最后这些工作被分配给了贵民城的那些伤残老兵,以及对贵民城有较大贡献的家属负责。

在此期间,预备役数量也在缓慢上升,至今为止,已由原本的2万预备役上升至2.3万人。

两月后,一些表现好的预备役民兵,将会得到骑队官的推荐,得到转正的资格。

而表现有所欠缺的预备役士兵,将继续进行为期3月的训练,直至最终合格。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民兵队可以享受分地、缴获7成归个人所有的待遇,民兵预备役,仅管饭,不享受其他待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