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该如何评价道光皇帝旻宁?61(1 / 2)

【该如何评价道光皇帝旻宁?

明清两朝没有宰相,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若是这种集权在精明的皇帝下操纵,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但此举将皇帝彻底“神”化后,一个王朝能出几个英明的皇帝?

道光帝旻宁是嘉庆帝的嫡长子,年轻时曾亲执鸟枪迎战闯入皇宫的天理教造反者。1819年,他顺利地登上皇位,但接手的却是嘉庆帝留下的烂摊子。

他励精图治却资质平庸,很有趣的是道光他勤政,节俭,多疑,喜欢找大臣背锅,大清从他手中开始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我个人是觉得他很像明末帝朱由检,但是他又比朱由检幸运,他登基之初花了七年解决了西北张格尔的叛乱,大清也没亡在他手中。 】

【 道光帝不知道,大清处于时代洪流中,旧的制度已经再无法适应了,你落后,就要挨打。很可惜,他只想“守成”恪守祖制。道光帝沉浸于天朝上国迷梦中,康乾盛世过去没有多久,也不愿承认清朝此时已经病入膏肓。

他喜欢把错误推给是臣子们对他的欺骗,也常常怀疑大臣们的忠诚,奖惩分明。这个使得道光一朝的大小官员们无不谨小慎微,于官场上粉饰之风大盛。

道光帝从不认为自己有缺陷,所以在选人上更偏向于选“老实听话”的这类人。道光朝臣子们战战兢兢的伴君,揣摩帝心,只说皇上爱听的话,而不说真正事实。 】

【 清朝雍正时就有禁烟了,但效果不佳。1838年10月25日,道光帝对于庄亲王奕诓、镇国公溥喜吸食鸦片的事情大发雷霆!

此后在11月8日,道光帝收到了来自琦善的奏折,说在天津抓获了鸦片13万两,琦善还奏明称,这些鸦片是广东商人在广东购买从广东运来的。于是11月9日,“林则徐着来京陛见”。 】

【 鸦片战争开始后,道光帝主“抚”意向的萌生是因为中英双方的翻译出现严重错误,且道光帝自己的“天朝”观念仍存在。他看到英方对林则徐的指控,于是就打算对他们予以“伸冤”,但对于英方的各项无理要求又自觉是“施恩”或“不施恩”。于是林则徐当了替罪羊。

道光主“抚”不愿有战争发生是因为不想再花钱造成财政困难。

道光帝将琦善任为钦差大臣,但琦善的主“剿”信念在亲眼看到英军的“船坚炮利”后动摇了。

琦善谈判不利的消息,让道光帝决定开战。在鸦片战争中官员们隐瞒真相,他们清楚知道道光帝的性格,也清楚明白官场上的是非,他们的所有标准应该是以皇帝的喜恶来判断。

官员们所想的不是怎么对付英国人,而是怎么对付道光帝。前线大臣们想的不是怎么打赢英国人而是怎么扯谎。整个广州战局,完全成为一个骗局。

甚至说过

“你也不要放炮,我也不要放炮,谁都不要放炮。我可以放六次没有炮弹的炮,给皇帝留面子,然后走掉。”】

【 前线的各种谎言也终于在广州战败的消息传来时被拆穿了,但道光帝没有继续诘问下去,他似乎已经倾意于各种官员们粉饰下的“太平”,不愿继续打下去了。1842年八月英军退出长江,两年多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天下终于太平了。

道光帝下令:立即下令沿海各省撤军,以节省浩繁的军费。

道光也终将因为自己的反复和多变,在战场上付出相应的代价。

于是,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相继签订。

从此清王朝的对外关系发生严重改变:鸦片战争前清王朝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鸦片战争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

< 鸦片战争结束后,道光选择了摆烂,将这一烂摊子留给了下一任 >

< 就道光最后竟然还是宣宗?>

< 反正明清的宣宗都是丢地…>

<明宣宗还好吧…仁宣之治? >

<道光节俭是真节俭,但是钱全花在了陵墓和赔款上。>

< 过生日请大臣吃北京打卤面[狗头]>

<三十两银子的鸡蛋 [狗头]>

< 道光那是省过头了,军费怎么能省!!!而且省下的钱又全赔出去了…>

<所以是抠[吃瓜] >

<鸦片战争前的道光“守成之君” ,鸦片战争后的道光“昏君”>

<晚清的皇帝说实话是无能,不是昏庸…>

<道光如果在和平时代他也是个好皇帝 >

<???这句话似曾相识…… >

< 道光就不评价了,唉,那个时候根本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问题…>

< 道光还选错了继承人,只看孝顺了> < 近代史真的好难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