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议论纷纷的变法前夕88(1 / 2)

李然然也是看评论才知道神宗的神字原来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神宗这个庙号,应该是从一个好的意思再慢慢变成如今大众所想的这样子。

李然然想明白后,就继续刷下一个视频。

还挺巧的,李然然期盼许久的视频总算是刷到了。

【这场争议巨大的变法之前夕】

【大家好,这里是熙宁。今天就来讲讲熙宁变法~,在说到熙宁变法的时候,可能大家还不是很熟悉,但是若是说到“王安石变法”大家应该就挺有印象的。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争议历来是很大的,褒贬不一,看法各不相同。

因为无论是宋神宗和王安石主导的“熙宁变法”;还是由宋神宗独自主导的“元丰改制”;

或是宋哲宗和章惇主导的“绍圣绍述”;或宋徽宗和蔡京主导的“崇宁新政”。

这些都是基于王安石变法而进行的变法。

所以有的人认为“王安石变法”太急于求成,导致了北宋亡国;有的则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存在积极作用的,只是因为徽钦二宗的骚操作才导致的亡国;

还有的认为要达到“王安石变法”中所谈到的“富国强兵弱民”,北宋还是会亡国的;

最后还有一批观点是认为王安石是一个卓越而悲情的改革家,因他走在了时代的前沿,所以并不为世人所理解。】

【关于王安石这个人的各种负面评价也是在北宋灭亡后出现的,当时南宋朝廷的君臣为了逃避亡国的责任,直接将锅甩给了以王安石为核心的变法改革派。

直到二十世纪初的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王安石才得以翻案。

我曾经在很多地方看到过大家对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全归结于宋神宗赵顼的软弱和对改革意志的不坚定,但是在历史中真的是这样吗?

接下来我会以“变法前夕”、“熙宁变法”、“变法余音”这三个话题来对这场影响深远的变法进行讲解。】

【变法前夕】

【让我们翻开史书,重新回到北宋朝那轰轰烈烈的变法前夕。

在讲到“熙宁变法”前,就不得不提到宋神宗前的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这场新政由范仲淹等人推行,其中心是整顿吏治。

这也拉开了北宋的朋党之争,对后面的王安石变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为庆历的新政派代表人物的韩琦和欧阳修等人在之后的神宗朝毅然反对王安石变法。

这里提一下,欧阳修之前还挺喜欢王安石的,对王安石是有提携之情的。而范仲淹也是曾夸过王安石,王安石也曾写过《祭范颍州文》的。

但即使如此,政治理念的不同仍导致了王安石变法的困难重重。

在得到神宗皇帝的另眼前,王安石也曾给仁宗皇帝写过《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又称为《万言书》。

里面提到,北宋要进行全面的大变革,包括了北宋的教育、科举、吏治弊病等。

在《万言书》中王安石更是认为:造成现在宋王朝的种种社会弊端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人才储备不足,必须拥有更多的相同目标的人才,才能改革弊政,推动变法。

王安石在主导变法前一直在地方上任职,这些经历使王安石有更多时间去实地进行调查和研究,对于变法更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宋神宗登基后,表现出了锐意进取,想要大展变革的意图。

但此时的群臣在经历过庆历新政后逐渐从变法派转为守旧派,这时候与王安石关系很好的韩维成了宋神宗的老师,借着这个关系韩维就将王安石推举给了宋神宗。

治平四年,王安石从地方上升任至中央,翰林学士。

次年,熙宁元年。

宋神宗常与王安石进行长谈,曾向王安石询问治国之道,王安石回答:“以择术为始。”

宋神宗又问:“唐太宗为何如主?”

王安石回答“陛下每事当以尧舜为法…处今之世,恐须每事以尧舜为法。”

宋神宗又问王安石如今宋朝该实行何种方式时,王安石回答:“变风俗,立法度”。

并表示“臣所以来事陛下,故愿助陛下有所为。” 宋神宗此时已完全明白王安石就是自己想要的人,他们二人的理想观念等完全契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