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1 / 2)

景琛将车速放缓,迎着晚秋的凉风继续行驶在路上。待到傍晚时分,两人到达目的地。车刚停稳,予柯醒了过来,坐立身子,抬头往窗外望去,见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屹立着一大片宏伟的建筑物,占地面积广阔,造型考究独特,还未靠近,却先感受到大气神圣磅礴的气息。予柯被眼前的壮观气势镇住了,轻轻推开车门下车,景琛也紧跟其后,在予柯旁边站定。

只见建筑物的大门外横列着一个半月形的大水池,里面碧波荡漾,水清池洁。水池和大门之前有一禾坪,禾坪上残存有楣杆夹石,一种浓浓的人文气息从中透了出来。对应半月池中间的便是建筑物的正大门,正大门上面刻着“凤九堂围龙屋”几个字,浑厚有力,深邃气派。

围龙屋建筑里外三层,结构严谨,气势恢弘。凤九堂历来人才辈出,有着浓郁无比的文化历史气息。予柯怀着一颗敬畏又好奇的心走进大门,即望见硕大的牌匾上印有“进士”二字,再往里走几步,又是一块印有“贡生”的牌匾,不难看出这里曾是出过无数人才的书香底蕴之地。予柯环视四周,整个内里没有过多的雕龙画凤,但古香古色朴实无华的气质却更显意义深远让人敬仰。

这时候天空开始飘起丝丝细雨,景琛担心予柯淋雨,让她在进堂屋避避雨,但予柯已经控制不了一探究竟的心情了,冒着细雨东瞧西走,用手微微抚摸这里,用手指轻轻敲敲那里,每一处都勾起她探索的欲望。

整个围龙屋里面敞亮明净,四通八达。凤九堂传承了客家相传的建筑艺术,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主大门进去有四个厅三个天井。中轴线上的主厅宽大而高耸,显现了建筑物的大气实惠。进到深处,是三口天井分成的四个堂屋,除主门外,另有八道大门在横屋之间朝南一字排开,从正堂通过里面的横屋东西两侧又各有三个横屋,和主屋左右相对而立。左右横屋各有四厢,后有三条围龙与横屋合拢。

一位看上去近七十岁的老妇人正坐在主屋门口歇息,只见她拿着一把蒲扇,时不时往半空中微微扫过,许是傍晚雨后有小飞虫掠过,老妇人的动作轻盈悠闲,满脸亦是慈祥安逸。看着进来的景琛两人,老妇人朝他们笑了笑,一如她慈祥的脸,温和的招呼道:“细哥、细妹,下雨喽!来躲雨喽!”说着,又将蒲扇轻轻往前面摇了摇。

景琛带予柯过去老妇人身边,轻声问候妇人:“阿婆好身体啊!”

予柯也跟着景琛身后怯怯的叫了一声:“阿婆好!”

阿婆笑着问两人:“细妹嗯靓喽!你们从哪里来的哟?”

予柯没听懂,歪头看景琛,景琛拍拍她的头,说:“阿婆夸你很漂亮。”

予柯笑笑,回答阿婆:“阿婆,我们从嘉州市来。”

阿婆点点头,笑笑,说:“好好好,你们随便看哟,市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围龙屋喽!”

景琛俩人笑着对阿婆道谢,继续往围龙屋里面走。来到最后一围主厅,这是受客家人代代供奉的祖厅,是族人祭拜祖先,追根溯源之地。年年节日,客家人都来这里拜祭,寓意不可忘本。

出祖厅,再往前就是一片简洁明了的空地,客家人称这片空地为化胎。它是在围龙和正堂之间的一个连接。客家人可以在这里种花种草或者铺上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寓意着龙气顺畅安穗化成胎息。在化胎和正堂之间是一条深沟,予柯不懂为什么屋内还横跨着深沟,景琛告诉她深沟的作用是排水,让屋内能够正堂保持干燥。

祖先在化胎后面又建造了圆弧形的房子,以连接左右两边的横屋,这样,整个建筑群就变成了一个半圆形。祖先认为山即龙,把山围起来就是把龙围在家里。最后这排围龙屋中间是空的,称之为龙厅,正对着上堂的祖先厅,又寓意着家族昌盛兴旺。这样,房屋、水池和围龙就形成了一个椭圆形,三层围龙,层层相通。围屋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两个半月形围绕着四四方方的堂屋遥相呼应,寓意天圆地方、阴阳和谐、天人合一。

整个建筑集实用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无一不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和团结。予柯惊叹这一片围龙屋设计的巧妙和智慧,也佩服客家人的勤劳与善良,便问景琛:“老师,为什么嘉州人也叫客家人?”

景琛随着予柯的眼光看向这庞大的住屋,说:“早在两晋到唐宋时期,由于战乱和饥荒,原本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因为适居地已经被当地人居住,他们只能选择山丘。故而便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的说法,客家,客家,远来为客,客家人也就由此而来。他们团结、正直、善良、勤奋,从这一簇簇伟大的建筑,你就能感受到他们无处不在的远见和坚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