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团地的孩子(1 / 2)

“谢谢啦,大叔!”

夜,未发生多大变化。

此时一辆样式老旧的小型货车在马路牙子刹住,青木良快速打开车门,冲驾驶位上满身鱼腥味的热情大叔道了声谢,避免对方多叨叨,逃也似地钻下了车。

等到视野里消失了货车的影子,他才有空确认时间,凌晨四点一十三分。

青木良脸色有些难看,回去的路可真远啊,在获得了狐狸少女的电话后他还故意发了条短信,问对方看在双方有点交情的份上能不能转头来送自己一下,很可惜没得到任何答复。

好在半路遇到热心肠的卖鱼大叔,一听他是学生立刻就要帮忙,不然以他这双娇嫩的脚估计明天就真不用上学了。

除了他对头系毛巾、满脸胡子拉碴欧吉桑的话唠给吓到了——你说一个朴实的鱼店老板,一路问东问西扯的居然全是学习和校园生活,硬是逼得青木良虚构出了一篇完整的校园青春。

“呼——”

长长的吐出一口气。

青木良望了望四周,散去对欧吉桑的心理阴影,随后拐入一片与五光十色大都市截然相反的住宅群。

这里距他的住所不远,附近全是老式公寓,街道路标残留着上世纪的痕迹,不过设施齐全,可见有商场、医院、小学幼儿园、交番所等建筑,就是交通不便,电车和地铁离得有些远。

他居住的地方叫“青崖三桥团地”,属于廉价房,也可以叫做“福利房”,是上世纪日本为了缓解住房紧张而建起的密集廉价公寓,有公营和私营之分,房租比一般公寓便宜,是不少低薪家庭的选择。

UR团地除外,那个要审核与抽签。

在青木良的感知中,这里与其说是小区式的集体住宅,不如说是一个象征着某种经济阶层的社区。

这个时间点,不少起早贪黑的商贩已经开始准备今日的生计,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虽然仍旧灰蒙蒙,但一些商铺的店面早早亮起了灯,青木良路过时看见有小孩子打着哈欠却懂事地帮着大人干活。

住在这种地方小孩很多,孤寡老人也多,毕竟这里的团地公寓有些年头了,附近能就职的岗位也少,交通还不便,除非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住房,一些年轻人还是会尽可能选择更适宜的公寓。

剩下的就是一些留守儿童,或者不便搬迁生活又拮据的家庭了。

而青木良选择这里的原因是,安静。

就是楼道没有灯,唯一的光源还是楼外稀薄的月光。

印象中,小孩睡得很早,老人睡得很死,但青木良上楼的动静依旧很轻,到达自己所在楼层拐过楼梯间,可还没到自家的门前,他忽然注意到隔壁的房门敞开了条缝,橙色的光钻了出来,一张小巧的脸蛋出现在防盗链下,正睁着怯怯的大眼睛朝外窥探。

“麻麻?”

小女孩试探地冲黑暗发声,小心翼翼的,如同一只巢穴中的幼兽。

青木良站在那道狭长的微光中,歪了歪头,一时没想起小女孩是谁,心底有些疑惑这个时间小孩子怎么还没有睡,但看见对方身上未换的小学生制服以及脖子上挂的钥匙链就明白了。

一些居住在团地的大人为了维持家庭运转,下班都很晚,工作地点也不近,没时间接送小孩,所以他们大多会叮嘱孩子把钥匙挂在脖子上,防止丢失又方便他们独自回家。

不过这时间,有点太晚了吧?

“那个……小妹妹,你妈妈应该很快就回来了,你自己早点睡,别听见动静就随便开门了。”

好歹是邻居,又是小孩,尽管青木良连对方名字都没记起,他脸上仍浮现出一抹和煦的笑,象征性地关心了两句。

而那小女孩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和他对视了一秒,畏惧地缩了缩头,什么表示都没有便把门关上了。

青木良摇头,看来小女孩很了解不该和陌生人说话的道理,也没放心上,毕竟自己和她不熟,只知道这户人家是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女儿生活,在这个经济萧条的年代,压力多大可想而知。

他从门口垫子下的地缝中抠出一把钥匙,打开门进入自己的房间。

玄关很窄,侧面是狭小的厨房,不过青木良没买燃气炉看看就行了,他一日三餐都是出去吃,毕竟手艺一般,以前的青木良也没兴趣做饭。

再往里就是无客卧之分的房间,他居住的地方属于一居室,面积有十七平,因为“清崖三桥团地”是都营团地,房屋虽然有些老旧,不过通风良好家家户户自带小阳台,卫生间甚至有浴缸可用,包括乱七八糟的水电物料费,青木良每月上缴的房租也不过两万円。

但由于某些原因,作为学生的他需支付一年的房租。

幸好有槿庭私立提供的住房补助,极大地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

“咕~”

这时,肚子叫了。

青木良哀叹一声,估摸着自己连晚饭都没吃,只得凭借记忆去角落里翻出一个油纸信封,里面装了厚厚一沓钱,数了数大概三十万日元,也不知道是一年的还是一个学期的伙食费。

返回